湖北叫响新时代“惟楚有才” 以人才的风云际会助推支点建设的风生水起

时间:2025-09-17 12:25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点建设的战略支撑。

湖北拥有“两院”院士82人,在站博士后5100余人,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这些人才就是湖北加快创新发展的最大底气、最大优势。

奋进新征程,如何为支点建设筑牢坚实人才根基、汇聚强大智力支撑,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助力更多‘千里马’驰骋沃野。”9月初,省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

分类施策,人才队伍量质加快提升

“惟楚有才”是历史沉淀的千年美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使命任务,大力集聚用好各类人才,推动人才资源与发展目标深度契合、同频共振。

2025年3月,《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重磅发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支点建设厚植人才新优势。

方案提出,用3至5年时间,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实施战略科学家引领、科技领军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师壮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腾飞“四大行动”,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

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为湖北人才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充分展现湖北求贤若渴的决心。一个个重磅文件、一项项有力措施,如同强大磁石,吸引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持续实施“楚天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择优支持555名优秀青年人才、483个科创团队、140名教育人才、58名医疗卫生人才、120名乡村振兴人才、198名创新型企业家,示范带动全省上下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制定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十九条,省级支持经费增长至2亿元,居中部地区前列。首次实施省技术技能人才项目,计划在工业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造领域遴选支持40人,助力打造世界设计之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加快造就产业急需人才,湖北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不惜资源、不拘一格,只为纳贤。

湖北在全国率先由组织部门牵头制定省级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文件,创新实施省卓越工程师项目,首批遴选支持20名高水平工程师,今年扩容至200人;积极承接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推行全过程项目制培养,遴选支持50个工程硕博士在企实践项目,引导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组建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举办光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大赛,探索以赛选才,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凝聚合力,人才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成长也需要产业的滋养。

为了让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湖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湖北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的科研平台。九峰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吸引众多顶尖科研人才汇聚。

以九峰山实验室为例,短短3年时间,长飞先进、先导稀材等一批百亿龙头项目接连落地实验室周围,天工芯测、驿天诺等50余家上下游企业奔赴而来,3万多名半导体创新人才扎根。

聚人才硕果盈枝,研科技繁花满径。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全球首创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一项项世界级创新成果、业界亟须攻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九峰山实验室奔涌而出。

2025年4月,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更是“一票难求”,全球5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前来寻求合作。

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智慧充分涌流?

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牵引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强授权松绑,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湖北工业大学通过试点,完成成果转化3200余项,技术交易总额达到12.35亿元,超过改革前20年总和。

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承接开展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推行人才动态评价“注册制”“积分制”,人才只需在服务平台上提交信息“跑分”,经线上评审即可享受相应政策。自2021年7月启动至今,注册入库人数达11万人,政策实施周期从8到9个月缩短至4个月。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按规定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在职创办企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进一步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五年来,省级累计选派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下沉到重大战略前沿阵地,带动全省各级3.6万余名科技人才进园、入企、下乡提供服务。

如今,湖北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氛围愈加浓厚。

开放包容,近悦远来生态加速形成

“楚人爱才,于今更盛。省委安排我们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彼此交流,这份深情厚意让我深受感动。”

今年8月,全省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医学等多个领域“顶流”,受邀参加湖北院士专家休假疗养活动,院士专家切身感受省委对人才的重视和礼遇。

湖北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省级领导全覆盖对接联系82名院士,邀请院士专家参加休假疗养、健康体检、国情省情研修等活动,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广大人才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

关注人才创新创业“大事”,办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小事”。湖北持续加强软硬件建设,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以“楚人爱才”的温度点燃“人才兴鄂”的热度。

围绕推进产才融合,全省建立“人才有价”评估模型。长江优企高端人才股权激励基金,助力9家企业成功在主板上市。

“楚才卡”为4900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安居、医疗保障、投资金融等便捷服务。光谷工程硕博士公寓,营造“类高校”学习生活环境,开通通勤大巴,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连续开展“湖北人才周”活动,促进人才、项目、资本深度对接,提升服务人才发展的“本事”。

2024年“湖北人才周”启动式上,组建湖北人工智能学院、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吸引61家高校院所的185名专家教授和92家人工智能企业参与。

高标准建设院士专家成果转化中心,已促成5位院士项目落地,吸引投融资2.27亿元。建好用好全国首个3000万量级的高端人才市场化信息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引才提供数据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从“惟楚有才”的禀赋优势,到“人才兴鄂”的蓬勃胜势,湖北将始终以最大的诚意和实干,广聚天下英才,共谱支点新篇。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