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导航》| 孩子学习没动力?十堰心理专家:找对“燃料”,让娃主动学

时间:2025-09-16 20:46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林新惠)“孩子写作业磨洋工,催三遍才动一下”“上课走神、错题一堆,问他就说‘学习没意思’”“明明知道该学,可一碰到难题就躲,提不起劲”……开学才几周,不少家长就被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愁坏了。

为啥别人家娃能主动学,自家娃却像“没油的发动机”?其实不是孩子“懒”,而是没找对动力的“燃料”和方向。9月15日,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心灵导航》邀请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湖北医药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翟成蹊副教授,拆解“学习动力”密码,帮娃把“学习发动机”加满油!

微信图片_20250916205818_140_39

不同学段的孩子,要加“不一样的油”

很多家长踩的第一个坑,就是用一套标准要求所有娃。其实,孩子的学习动力会随年龄变,“燃料”得精准匹配:

低年级(1-3年级):靠“好奇心”驱动

这个阶段的娃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想知道答案”就是天然动力。比如有个不爱学语文的一年级娃,妈妈把课文改成他喜欢的《汪汪队》任务——“帮汪汪队写任务报告”代替“看图写话”,娃立马就有了兴趣。顺着娃的好奇心“搭梯子”,学习自然不枯燥。

中高年级(4-6年级):要“成就感”续电

娃开始在意“我能不能做好”,若总得不到肯定,动力会直线下降。曾有个五年级学生,数学考中等,妈妈每次只问“为啥没考90分”,从不说“这道难题你做对了,真厉害”,慢慢娃就不想学了。这时哪怕一句“你上次不会的题,这次会了,进步好大”,都能帮娃攒够成就感。

 初高中:缺“自我价值感”会“熄火”

娃有了“成人思维”,会想“学习为了谁”。若总被安排“学理科好就业”“按我的方法学”,娃会觉得“是为家长学”,反而抵触。那些说“我想考某某大学历史系,因为爱研究古文化”的娃,哪怕累也能坚持——因为他们知道,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娃发现学习“小乐趣”

就算找对了“燃料”,若学习过程太痛苦,娃也难坚持。试试这两个“趣味小技巧”:

1. 把知识点和娃的兴趣“绑一起”

喜欢玩《我的世界》?学数学时让他“用方块拼长方形算面积”;爱追星?跟着偶像的英文采访学单词;痴迷画画?学《桂林山水》时,让他画“漓江的山和水”,边画边记课文。有个爱打篮球的娃,老师用“篮球起源和美国历史的关系”勾起他兴趣,后来主动查资料,再也不觉得背历史是负担。

2. 用“小目标”攒“小成功”

别给娃定“期末考进前10”的遥不可及的目标,拆成“跳一跳够得着”的小任务:比如数学想考80分,就拆成“第一周每天掌握1个公式,做对3道题”“第二周用公式解2道应用题”。每完成一个,及时夸“你这周每天都吃透1个公式,比上周棒多了”。还可以让娃“当小老师”,教你学知识点——为了“教明白”,娃会主动吃透内容,“被需要”的感觉更能激发乐趣。

这些做法会“浇灭”动力

不少家长“好心办坏事”,明明想激励娃,却成了动力“灭火器”,这三个雷区千万别碰:

1、别拿娃和“别人家孩子”比

“你看小明考95,你才70”“表姐学到11点,你才1小时”,这种话会让娃觉得“我永远不如别人”,甚至故意考差反抗。换成“和自己比”:“你这次75分,比上次多5分,进步啦!”

2、别把学习和“物质奖励”挂钩

“考100分买游戏机”“学英语是为了留学找好工作”,短期有用,长期会让娃把动力变成“追奖励”,没奖励就不想学。多和娃聊“解出难题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让他感受学习本身的快乐。

3、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娃花2小时做数学,错得多但认真思考了,别骂“白学了”,换成“妈妈看到你没玩手机,很认真!我们一起看看错题在哪”。娃的努力被看见,才愿意继续往前走。

每个娃的“学习发动机”都有独特“燃料”,家长不用强迫“加油”,只需蹲下来看看娃的兴趣和需求,帮他点燃热情。而娃也要记得,学习不是“为别人完成任务”,而是为自己探索世界、实现价值。找对属于自己的“动力密码”,学习自然会“马力十足”!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